他,是中國化工長沙設計研究院的一名普通工程師,參與的很多項目獲得了國家、行業大獎;
他,也是長沙院院長助理和項目部的部長,帶領團隊破解了羅布泊鹽湖資源一直未能得到開發利用的技術難題;
他,更是同事們眼中的勇士,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處處身先士卒,吃苦在先,榮譽在后;
他,就是廖鵬飛。
1989年從中南大學采礦專業畢業進入長沙院采礦室工作后,廖鵬飛踏踏實實從最基礎的設計研發工作做起,深入礦井、走進荒漠,將青春揮灑在青海、西藏、貴州等邊遠地區。專業的清苦、收入的微薄、出差的頻繁都沒有改變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業務上的持續鉆研、吃困耐勞的無私奉獻也讓廖鵬飛快速成長為項目負責人和專業處室帶頭人。2001年,長沙院成立礦山分院,年僅35歲的廖鵬飛擔任副院長。
作為羅布泊項目總負責人之一,廖鵬飛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在該項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羅布泊,生命禁區缺水、高溫、氣候環境極端惡劣等常人難以忍受的生存極限考驗增加了工作團隊的風險。廖鵬飛就如同一名勇士,和同事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羅布泊腹地踏勘現場,住地窩子、克服缺水困難;在沒有空調的工棚里,和同事一起頂著酷暑揮汗戰斗,修正設計方案,審核各模塊設計文件。
累不累?累!苦不苦?苦!但廖鵬飛時刻謹記著自己在院黨委組織的黨員公開承諾活動中的承諾事項,吃苦在前、勇挑重擔,并用自己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樂觀的精神狀態影響帶動著員工一起奮斗。在他的帶領下,項目部不但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完成了科研小試、中試、工業試驗,解決了各種科研設計技術難題,還提前完成了工程設計,使項目順利達產達標。
然而,羅布泊的艱苦環境和繁重工作也讓廖鵬飛的多項健康指標亮起了紅燈,被醫生強令休息。他沒有退縮和畏懼,只是短暫休息一下,便又重返崗位奮戰。“領導都這么干,我們有什么理由怕苦。”廖鵬飛在工作中的親力親為,不僅獲得了員工的認同和贊譽,也成為激勵項目部年輕人不懼困難和挑戰,努力工作的樣板。
同事們的認可和贊揚,并沒有讓廖鵬飛擁有領導者的優越感。在乘火車出差時,他總是搶著睡上鋪,留方便給別人;在施工現場,他將業主給他安排的單間套房讓給團隊里的女同事住,自己去擠四人一間的公共宿舍;在項目部加班時,他會親自切好哈密瓜,擺放好牙簽讓年輕人享用。
在員工眼中,廖鵬飛是一個為他人著想的人。他對員工的訴求總是能耐心傾聽,經常換位思考,體諒理解員工的難處,切實為員工創造才盡其用、舒心暢快的工作環境。他還時常告誡年輕的項目管理者,管理工作不能單靠制度,要學會先做人,要用好的德行人品影響帶動大家干事業。
在員工眼中,廖鵬飛也是一個為自己考慮很少的人。常年在外出差做項目,回家的日子極其有限,即便是兒子高考這樣的大事,他也堅守現場,沒有返家。作為項目部的掌門人,他操心多、責任大,很多工作都是親自操刀上陣。但是遇到分獎金、評獎項,廖鵬飛從來都把自己擱在后面,獎金沒有一次拿過大頭。
廖鵬飛公正無私的精神感染著同事、凝聚著人心,這樣的領軍風范也讓項目部交出了一份驕人的答卷。長沙院項目部在廖鵬飛的帶領下,從成立之初的十幾人壯大到今天的130人;2011年實現合同額近90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6000多萬元,是全院的盈利大戶;2012年一季度新簽兩項單筆合同過億元大單,取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此外,廖鵬飛注重發揮項目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努力實踐長沙院院黨委部署的“一個支部一面旗”活動中屢創佳績。2009年,項目部黨支部獲得湖南省紅旗黨支部榮譽稱號;廖鵬飛本人也多次獲得院級優秀黨員和上級單位優秀員工稱號。
(特約記者 李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