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團隊離不開吃苦耐勞、刻苦鉆研、無私奉獻的成員,離不開遠見卓識、開拓進取的領導,更離不開技術嫻熟、勇于創新的技術帶頭人,童陽春教授就是這樣的一位技術帶頭人。
孜孜不倦干事業
為了成功做好每一個項目,他孜孜不倦,嘔心瀝血,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荒無人煙號稱“死亡之谷”的羅布泊戈壁灘到人跡罕至的青藏高原,都曾留下過他忙碌的身影,歷經了缺水、缺氧、高溫、核輻射等生存極限的嚴峻考驗,為我國的鹽湖開發利用探索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在全國五大磷礦基地之一的宜昌磷礦,同樣活躍著他的身影。為了掌握到第一手資料,確定合適的設計方案,他經常帶領大家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困了、累了,席地而坐歇一會兒;渴了,喝一口山泉解渴。在野外作業時,夏天要忍受蚊蟲的叮咬,冬天要抵擋寒風的侵襲。正是這樣的忘我精神和優質服務,為我院在礦區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慕名而來的礦山企業紛紛要求簽訂設計合同。
在杉樹埡、黑良山、蘇家坡、曬旗河、栗西、樹崆坪、殷家坪等礦山的采礦設計中,不僅為業主提供了優質的方案,節約了成本,還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把中低品位磷礦的加工利用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受到了廣大業主的一致好評。
面對繁重的設計工作任務,為了使設計數據更加科學、經濟合理,符合相關規程規范要求,他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復醞釀,既能使設計方案合理,又盡量滿足業主要求。在設計這個崗位上,他經常不分晝夜,通宵達旦加班加點,辦公室里他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已記不清有多少個雙休日和節假日是在辦公室和現場渡過的。
大膽創新攻技術
童陽春教授工作中大膽創新,勇于攻克技術難題,多項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家權威期刊和專業核心期刊發表技術論文19篇,參與編寫了2009年出版的《采礦工程師手冊》。以他主持和為主完成的專業技術工作,共獲得省部級三等獎以上成果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優秀設計一等獎1項。十多年來,先后20余次獲得院和藍星總公司的年度表彰,并獲得藍星總公司“藍星獎章”。
嘔心瀝血帶新人
作為專業室主任,童陽春教授時刻不忘培養年輕人,每次參加現場踏勘、方案交流會,都會把年輕同志帶在身邊,讓年輕同志參與其中;在科室專業討論會上,鼓勵年輕人積極發言,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年輕人融入到設計項目中。對年輕技術人員參與的設計文件,他總是仔細審查,指出存在的問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青年同志。
童陽春教授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及良好的風范影響了廣大設計人員,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員工面前樹起了一面旗幟。在他的悉心指導和培養下,他所帶的一批年青學徒,先后成為了項目負責人、項目助理,已經在工作中獨當一面,挑起了專業的重擔,為專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正是有童陽春這樣一批精英和骨干力量,他們以良好的素質、嫻熟的技術、優質的服務為我院在國內外贏得了聲譽、贏得了市場,他們在為我院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國家資源的開發利用做出了突出貢獻。
童陽春教授帶領專業團隊在湖北利川硫鐵礦項目現場考察
(項目部 周勇)